我對生活的要求不高。童年時農村裡左鄰右舍都已是兩層或三層高的磚混大屋﹐我們卻居於木屋﹐屋的大樑都被白蟻蛀通﹐颱風來時很怕屋毀人亡﹐所以我的夢想就是能入住不會塌下的房子﹐當中當然包括那些許多人不喜歡住的用混凝土建的政府廉租屋(即所謂公屋)﹐當時我也去看望過一位窮同學住的臨時安置區﹐也覺得這些臨時安置屋也安全得多。那時我甚至覺得﹐住在混凝土天橋底其實是非常安全的﹐在香港那曾聽過颶風會把天橋吹倒的﹖而且天橋很寬﹐只要走近橋底靠中央的地方﹐就可享受暴風雨中的寧靜。那些日子不但令我恥於讓同學知道自己居於木屋﹐也對木屋留下很壞的印象﹐對之深惡痛絕。小學畢業時寫滿同學別離辭的紀念冊子也是毀於爬滿全屋的白蟻。但人生兜兜轉轉﹐我卻來到一個人人住木屋的國家﹐自己也是住在木屋。但這裡的木屋跟香港、中國﹐或者說﹐跟中國人木屋的建法迥然不同。這裡的木屋會先用石頭和混凝土打造一非常堅固的地基﹐除了闢出一個地牢之外﹐這地基會高出地面若干﹐有時是一米﹐讓屋的木材不會跟較溼或有雪的地面有接觸﹐儘量保持乾爽。木屋的外牆不會像中國木屋那樣只有一塊木版﹐而是厚度起碼會超過 20厘米左右(即8吋)﹐並會在木牆中間放滿讓屋保溫的絕緣物料。窗門用的都是雙層保溫玻璃﹐以節約能源。我覺得這木屋非常穩固﹐絕不比香港或中國的磚屋失色。雖然天常下雨﹐但這木屋從不見漏水滲水﹐漏水滲水在這裡的木屋是罕見的事﹐不像香港﹐即使豪宅也可以「點滴到天明」。我住的這木屋建於1939年﹐在香港或已成為受保護古跡文物﹐但這裡100年以上的木屋隨處可見﹐都是住人的﹐200年的也非罕有。在卑爾根市(Bergen)﹐在海旁叫 Bryggen 的一大排木屋商店已略見歪斜﹐誰會想到它已起碼有300年的歷史。更厲害的﹐是至今已圪立近1000年的木教堂。這些木教堂全球僅約有30座﹐當中29座都在挪威。前陣子我去建於12世紀的 Hedal 木教堂走了一圈﹐堂內之氛圍﹐讓人心悸。我過去對木屋的絕望﹐現在就這樣被巔覆過來。
Monday, November 10, 2008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2 Comments:
這篇可給我老爸看。
中國人的「木屋」本來也是這樣的. 問題的徵結是
1. 日久失修 或者偷工減料<-大部份中國的房子出問題都是這個原因.
2. 無技術 或者說等同於無錢. 如果香港的木屋的土地是屬於木屋的擁有者. 想當然「自然」會變得結實. <-不過以中國人的做法. 當時係起間唐樓, 不會起木屋
Post a Comment